自从毕业之后一直待在相对较小的大公司,一来是员工关系比较简单,而我刚刚走出还算纯洁的校园环境,二来是我身属于师范类,那时候没什么比较有名气的互联网公司,三来我不是技术,不会画画,不懂市场,又不想做销售,所以就先去了一家传统的教育培训机构。由于对互联网本身的热爱,转辗几番周折终于还是回归了互联网行业。
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师范生,到一个互联网公司其实是挺困难的,为此我翻遍了网上能快速入门的教程,包括但不仅限于职上网(一个专门做职业教育的在线免费学习网站),从前辈们的经验分享中得到了很多关于互联网职场入门级提高的经验和方法。
而来到互联网的小公司之后,各年的发现小公司特有的优越性,相比之下对于大互联网公司,我总结了以下6个理由和你分享一下;
一、大公司面试流程繁琐,时间周期比较长
这是我最不想去的一个理由之一。先看一下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校招面试流程:
首先招聘开始时间基本都为8月中旬前后
阿里巴巴
流程:网申——笔试——面试——入职
百度:
流程:选择笔面试城市——查看已选城市宣讲会时间——浏览职位信息——简历投递
奇虎360
流程:在线网申——校园宣讲——笔试——面试——发offer
腾讯:
流程:投递简历——宣讲会——面试——录用
网易:
流程:投递简历——笔试——专业面试——HR面试——OFFER发放
爱奇艺:
流程:在线投递简历及简历筛选——校园宣讲——笔试——面试——offer
搜狐
流程:在线网申——校园宣讲——笔试——面试——发offer
一般整个面试时间上来说最快也要一个月,最长的会长达3个月,我之后经历过的是搜狐,从申请到一面3天左右,从一面到二面一周左右,从二面扫三面一周左右,从三面扫四面一周左右
整个的经历从投简历-部门经理-部门负责人-总经理-再到HR,前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奇怪的是前面所有流程都没问题,直属领导和总经理都觉得OK,但最后HR迟迟不发Offer,问过之后说不管行不行都会给结果,最后不了了之,到现在也没说什么。不仅如此,我之前还有一个技术大牛前后三个月多次约谈最终都没什么结果,随后在朋友圈声讨,最后以HR道歉结尾。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大公司毕竟人多事杂,每个流程真不行,如果你受得了这种低效的制度,那可以试试。
二、大公司是一个矛盾体:既有公平发展的机会,又有拉帮站队的恶习
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大公司有很多,这和中国的互联网高速发展有关,互联网公司的本质就是公平和自由,所以相对事业单位会人人平等了很多,只要你有能力,基本上都有展示的机会,如果做得好,晋升也会比较快。但是林子大了,鸟都应该以类群居了,总会有些帮派江湖的感觉,像阿里的马云其实很崇尚这一点,所以各个高管的名字都是用江湖称号命名,想风清扬、花和尚等,虽然会有对应的监管部门,但是多年来的中国社会已经对人际关系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或亲戚,或朋友,或情侣,或暧昧,总之你要选好自己的队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开始了一场政治风波。
如果你在一个大公司里,觉得公司某个人能力不配其岗位,专业水平不足,但聪明一点的你呢,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别去挑人的毛病,没准儿那是某个总的亲戚朋友。
三、大公司的人普遍会吹牛逼:把平台的影响力当做自己的业绩
之前有人就说过,别把平台当做自己的本事,也有人说过平台是能力的放大器,于是你就会在朋友圈里看到以下内容:这个大咖我很熟,那个大牛一起吃过饭,XX和我一起喝过酒......为什么他们爱晒朋友圈吹牛逼?答曰:平台的力量。
在大公司里,资源丰富,品牌又有影响力,不管是谈合作还是搞活动,都相对比较容易,用户很容易上来。像之前百度搞了个高考的活动,4天PV(网页浏览量)2.6亿,于是朋友圈晒了一把。没错,事情确实是他们做的,但是知道动用了多少资源吗?首页、客户端、网盟全推,过10亿也不足为奇呀。
在大公司里,个人作为一个环节,很容易看到表面的漂亮数据,但是如果真以为这是自己的业绩的话,你换一家小公司试试,或者你什么都不是。
四、大公司最不缺的也是人才:高手相见,才发现天外有天
在大公司里,由于产品线比较广,而不是像小公司那样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所以会有些产品渣的他们自己都不用。之前听一个WPS的员工说,我们从来都不用自家的办公软件,一般都用Office或者苹果套件。即使这样也依然会有很牛逼的人隐藏在其中,优秀的产品经理有,设计天才有,技术大牛有,但是他们分散自乐不同的角落,就像天使一样,没集中在同一个地方,所以你看不到光,更看不到他们智慧的力量 。
大公司由于吹牛逼的多,相应的拍马屁的也多,所以最容易上位的反倒不是那些牛人,而是一些能力平平的人,这样会给牛人们心理上的上海,最后的结果就是小人当道大牛升天。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牛人去了之后不经会发现牛人,还会遇到小人,真正的天外有天。
五、大公司里就像花果山:有王就聚在一起,没王就各自为安
很多大公司起来的原因就在于众人拾材火焰高,而倒下的原因也在于台风来了各自跑。之前有个做分享经济的创始人,3个月公司做到了300多人的规模,而后的三个月又迅速被打回了原形,发展起来比价迅猛,倒下去也会掷地有声。诺基亚、摩托罗拉是这样的例子,三鹿也是这样的例子。
所以说如果一个大公司,处在顺利发展的时期,人人趋之,而如果处在衰退的时期,人人去之。
六、大公司就像一条小河:总有人滥竽充数浑水摸鱼
相信你已经被百度刘超事件刷过屏了,刘超到底有没有这个实力,他能不能代表百度,暂且不提。仅从PPT本身和演讲的内容来说,应该是属于滥竽充数的那波人,所以才有了内网下的一致声讨评论,才有了HR艰难的研究决定。
为什么大公司里会有浑水摸鱼的人,上面已经提到过了,因为林子大啊,所以什么鸟都有啊,有好鸟当然也会有孬鸟。我之前还遇到过一个自称“这个项目也不知道能活多久,先骗着领导混着呗”,最后项目果不其然的夭折。
其实这是因为人多的原因,你一个人混日子,不太会影响整体的进度,如果多数人都混日子,项目必然会黄。黄了之后要么调岗,要么辞退,或许你会说,大公司辞退以后日子还怎么过啊?其实你想多了,他们正是因为有大公司的背景,找到更好机会的几率会更高,只收会比我的高很多。
我为什么不去大公司大概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换做是你,你会怎么考虑呢?是挤破脑袋要要紧大公司?还是安安静静的在一个小而美的公司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