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高桥首次于小学馆少年漫画杂志《周刊少年Sunday》连载《福星小子》,后到1979年受到高人气影响,改于月刊不定期连载。那时的高桥还是个大学生,所以每隔几个月才连载一次20-30页左右的作品,但大学一毕业后就转为每周连载。《福星小子》则于1980年成为正式的连载作品,并以每周大约16页于《少年Sunday周刊》出版。当进行正式连载后,由于高桥本人的想法,她在没有中途暂停连载的情况下一路绘至最后一集。并与安达充的《TOUCH 邻家女孩》成为当时《周刊少年Sunday》的热门作品,随即于1981年制作成TV动画和动画电影,最终《福星小子》漫画共连载至34卷(共366集),最终回话数超越了小山由的《少年剑道王直角》,成为《少年Sunday周刊》历史上最长集数的作品。
作品特色
编辑
在不定期连载的时候,《福星小子》完全没有爱情元素的故事,其基调几乎是以闹剧和科幻为主的噱头元素为重心,但随著正式连载的推进,其故事的调性则逐渐转向至爱情喜剧。随著后半部分的进行,高桥开始加入喜剧元素较少,或是叙事风格相当严肃的故事。在《福星小子》中,高桥将独特而奇幻的角色群担任起故事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使《福星小子》拥有多样性的叙事录像,如爱情、学校、科幻、怪物、鬼怪、传说、体育、冒险、战斗、历史等。带有强烈噱头元素的风格同样也延续至后来的《The 超女》及《乱马½》中。
起初,故事经常围绕著男主角诸星当展开。起初,高桥将阿当的定位设定为能够召唤各种不幸的被动型角色,这使得他在每个故事经常陷入各式各样的危机及困境,但当短期连载的后半期过渡到每周连载之后,阿当的性格变得更加乐观和主动,成为一个轻浮的角色。故事主轴则是以拉姆追逐阿当的故事展开,因此,直到以藤波亲子的出现为中心的每周系列前半期,《福星小子》的故事主涉及阿当与拉姆关系的发展。后到了藤波亲子登场前后的中后期,早期出现的角色逐渐再登场于剧中,包括龙之介和弁天、玲和鞍马公主等子角色交织在一起,使故事形成类似于群像剧的形式,并根据剧集不同,令故事以阿当和拉姆以外的角色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
《福星小子》的大多数故事都是独立的。人物基本上仍维持最初登场的年龄,并未有随时间流逝而从高中毕业或成人的情况发生,每周连载开始后,阿当和拉姆仍然是友引高校的二年级学生,但是故事在每年都会根据该剧的出版时间(如元旦、节分、七夕、圣诞节)推出相应主题的故事,并一直保持到最后一集。
标题
编辑
《福星小子》这个标题根据高桥的处女作《自私的家伙(日语:勝手なやつら)》标题的概念衍生而来。是由当时的主编田中以作品呈现的宇宙形象命名的,最初连载时的标题则采用较可怕的设计。
此外,漫画的副标题还包括引用《想太多也是恋爱(日语:思い過ごしも恋のうち)》(南方之星)、《清酒、泪水、男女》(河岛英五(日语:河島英五))、《青春跑来跑去》(Beauty Pair(日语:ビューティ・ペア))、《要求你没有的东西 I Want You(日语:ないものねだりのI Want You)》(C-C-B(日语:C-C-B))、《绝地绝命》(山口百惠)等热门歌曲的名称,他有时还会从与本作同时连载的《少年Sunday周刊》中的作品标题中提取词组,并将其制成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