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哲学因何将烦恼汇聚之处,称为“灰河”?

admin2025-06-21 23:43:313477

涉 过 灰 河

佛家文化之中,“河”常常作为一种常见的文本意向。比方说,古时的大德高僧,将开悟证真称之为“出烦恼河”,而悟道的般若空慧,则被譬喻为渡河的舟筏、津口。

其实,早在释迦文佛住世的时候,释尊讲说哲理之际,也常以“河”来说理。在原始时代的阿含经典之中,释迦文佛曾说过“灰河”这个典故。

我们都晓得,日常生活之中,大家通常见到的河水是清澈的。倘若河水中染了杂质,就会呈现出灰暗的状态。而佛典中的“灰河”,指的就是烦恼杂染,由于烦恼杂染的缘故,令此岸之人难以渡过清净的彼岸。彼岸,也就是明心见性的开悟证境。

烦恼之河之所以灰暗,是因为三种根本烦恼的缘故,即欲觉、恚觉、害觉。佛子常说的贪爱、嗔恚、愚痴与之近似。佛陀之所以讲说苦、集、灭、道的四谛要义,旨在佛子能够真实领悟到世间无常苦聚的常态,以及心常寂静的涅槃道迹。证悟涅槃寂静,也就是断除三毒烦恼的归旨。

但佛陀是教诲者,可以告诫诸弟子悟道的原理和方途,却无从替代你去证悟。因此,佛子需以戒为师,精进用功。自身不去努力,而盲目觊觎于他力,这并非佛家勇猛精进的真实用意。须知,悟道之旅,需以躬身行健,用心丈量。

乐施增福

皇 寺 佛 事 一 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