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被金灵圣母打死,广成子过来给他一颗仙丹,姜子牙就复活了,原因被解释说:不妨,子牙该有此厄。
看过原著的都知道,哪吒小时候简直就是混世魔王,到河里洗澡搅得龙宫八级地震,夜叉来说两句就被杀,龙王三太子骂两句就被抽了龙筋,一箭射死石矶娘娘的徒弟,太乙真人不但不责罚,还护短传了哪吒更多宝贝,打得龙王不敢上访,烧得石矶娘娘现出原型。
凭什么主角被打死就可以复活,而配角死了就是死了,灵魂飞往封神台报名,以后好做神?
除了这些,最大的bug在于整个故事的起因,女娲娘娘因为纣王轻薄两句,就下决心颠覆政权,于是派出轩辕坟三妖,等到妲己他们败坏朝纲帮助武王推翻殷纣,又来怪罪妲己杀人太多,不够人道主义。
总之在《封神演义》中,好人就是好人,杀了人也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没办坏事我也能算出你将来会做坏事,所以你现在就得受惩罚。
这样的描写太过死板,也使这部小说的灵魂去了一半。
二、逻辑混乱
四大名著,一般都是逻辑严密,很有深度和价值。而《封神演义》说的结局;坏人大都死了,死了的人还都封神了,就算一些凡人也是,而活着的凡人谁能由此殊荣,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这样逻辑混乱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元始天尊可以复活弟子,而同为天道圣人的通天教主就不行等等。
三、文笔不够,内涵不足
鲁迅先生曾经评价三国演义“与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在封神中,为了刻画出武王的仁厚,把武王写的如同三岁小儿,文不能诗,武不能提,全文读下,觉得他如同木偶,没有灵魂,存在的价值不过是他的那个身份。
姜子牙作为全书最大智囊,能让我们看到的谋略也寥寥无几,看到更多的是无论遇到什么危机,过不了几天就有神仙来“救场”,只要将对方几个敌将斩于马下,就是十万大军也不过尔尔。
虽然《封神演义》比四大名著有所欠缺,但是它整体还是写的很好的,而且其影响力也是可以和四大名著比肩的,相比一般小说要强太多,所以才能口口相传,流传不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