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年来,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女生录取人数多于男生,详见文尾附录数据。部分单位很想招录男生,想设置"限男生"的招录职位,一般都得不到人事部门的同意。我国主张男女平等,除非有充分理由、重要原因,职位才能限“男性”。
考公上岸人数,为什么女生多于男生?
不是男生考不过女生,也不是男生不够努力,主要原因是考公专业有限制。
考公五大专业:法学、财会、计算机、经济学/金融、中文里,除了计算机是纯理工;其他都是偏文科的专业,女生生源多于男生。如果放开专业限制,肯定是男生多于女生啦。此外,也总结了其他一些原因: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想争论,争就是你赢!第一,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公🚩省直及以上公务员,起点高,晋升空间大,性价比等同大厂,职业选择没问题。🚩基层单位公务员,个人认为,不适合所有人:
只适合有情怀的同学,或者脾气好、“情商高”的同学,也适合那些经历了社会“毒打”,不得不接受现实,终于“甘心”安于现状的同学。
有些同学,天生“情商”高,适合从政。再如,有些女生,脾气好,做事细心,比较适合考公。但,有些男生,个性鲜明;尤其是双一流高校的男生,感觉好,心气高,或充满锐气,这些同学不一定“甘心”安于现状,不一定完全适合考公。做好公务员的第一要素就是服从上级。认识很多人,这么多年来,看着他们在一次次的挫折中,被磨平了棱角、磨平了锐气…热血少年,变得深沉油腻,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凡事负阴抱阳,各有利弊,说不清好坏,冷暖自知吧…
有的人,越来越成熟、稳重,这是好。有些人,活成少年时所厌恶的模样…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有的人,从屠龙少年变成恶龙,小仙女变成讨厌的老巫婆。但这只是个别人,大部分都是好人,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做着实事。
我个人而言,有过“意难平”,心里常泛出后悔的念头。也有得意的时候,但我都会警醒自己:“做人不要飘~别做井底之蛙!”第二,女生在就业选择上更看重稳定。家人也希望她们找一份“稳定且收入有保障”的工作。而男生比较喜欢闯一闯,同时男生自觉承担了更大的经济责任,想赚大钱,不太愿意一毕业就进入体制内,过那种一眼就望到头的日子。
第三,男女还没有真正平等。
社会对男女的包容程度不一样。譬如在备考公务员这件事上,对女生的社会宽容度高于男生。考公不是一年就能考上的,有的可能要考两三年。女生选择待业在家、全职备考,这种事是可以公开拿到台面上来说的。男生不工作脱产复习,1年还可以,第二年可能就会经受不住各种压力。即使周围不给他压力,父母不给压力,他自己也会坐不住。但是,边找工作边备考,效果肯定不如全职备考。第四,女生比男生更专注。努力程度男女都一样,但,有时候女生更能“坐得住” ,比男生更能静下心来读书。这个结论有数据支撑,如,考研女生多于男生,就是客观事实。再如,关注博雅数据库的读者,男女比例为2:3。也说明女性更重视教育,更爱学习,更专注。
最后,关于全职备考:
考公面前,众生平等,不管你是名校还是二本,只要努力,都有希望。但,考公名额有限,越是热门职位考录比越高。
考公真的很难,除了努力+坚持,还需要运气。
运气好的,或学霸,一次即中。部分同学需要坚持,一年不行就两年,我认识好多“考霸”,都是在第三年、第四年如愿以偿。个人建议是:关于脱产全职备考,第一年可以试试。不建议第二年仍然脱产备考,全职备考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心理压力,甚至可能超过高中复读生的压力。
高中复读生,只要保持一股冲劲,勇往直前,“干”就完了!重复性训练,对高考有明显作用,考场发挥一看心态,二看3年积累;但考公略不一样。考公有重复性训练内容,但大部分都需要平时积累,有时候就是看运气。
建议:有目标的同学,大一就刷题准备。毕业了可以边找工作边备考,也可以毕业后读个二学位,同时备考,在学校看书比在家里效果好,也不用经受外界异样目光。但要花钱,需要家庭的支持。
无论是工作还是二学位,这样心里有个托底,考场心态好,更容易超常发挥。